在某段雜誌訪談看到一些話:很多人在愛裡,仍感到孤獨與不滿足,這是為什麼呢?

原因常出在我們不了解真實的自己,執著外求的安全感,活在「期待」的愛裡。

這段話讓我聯想到最近一位學員,她覺得有句話很棒–當你付出時,請拋開期待,但是她又相信–給出去(付出)的越多,得到的就越多..
但這對那位學員來說,卻造成了矛盾與衝擊,她覺得那就表示自己內心並不富足,是為了想得到才去付出的嗎?

這二件事似乎都跟“期待”有關…

我們在學習許多身心靈的課程時,都會以最基礎來去做為出發點,也就是在我們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前,最先要做的是相信自己本來的面貌,去多愛自已

就連在學習網創的學員,基礎也都該是–先了解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項目,在針對自己喜歡的事去做..

在那段訪談裡,我選擇顛倒來看–

活在期待的愛裡,你並沒有錯,因為這是你值得的,是這個宇宙允許你可以擁有的,因為每個人都是世界上唯一又特別的寶貝(別跟我說現在有複製人嘿)..

期待是因為你值得獲得一切你想要的東西,但是前提是…

在付出當下,你的能量、你的振動頻率是開心的,那麼不管回應你的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,但卻絕對是正向、絕對是可以讓愉悅的。

執著外求的安全感,活在期待–我們期望別人必須做些什麼,讓我們可以擁有安全感,在這同時,別人是否感受到不開心,同頻共振、同質相吸,而這份不開心,你也同樣會受到感染。

其實把注意力放在不愉快或不想要的地方,這種不開心的流向就會蔓延到其它地方…

甚至是…
你會突然覺得…這個不好、那個好煩、怎麼什麼事情都不順利啦、為什麼好多事情都會在脫軌…

很多人在付出(不管是金錢、感情或是其它)時,
到了後來卻常常在反問–為什麼得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,
然後再延伸出–難道期待是錯誤的嗎?

先想想…
在當下你付出的頻率和你原本的振動頻率是否達到一致。
例如:
捐款做善事是好的,但如果原本捐款超過你自己的預算時,在捐款付出當下時,你的頻率是勉強、不開心,那麼這件事的回流,自然是以負向頻率來回饋你。

這種說法講白話一點也就是–凡事在量力而為的情況下去進行,自己付出時才是以開心在流動。

亞伯拉罕的一句話,我很喜歡,他說–『你必須夠自私,和真實的自己享有一致的振動頻率,然後才能對別人付出。

我…
不拋開期待,我允許自己去期待,我相信自己值得獲得..
讓自己的本源是保時開心的..

你的付出,不是因為你想要得到;
你的付出,是因為做這件事情你會開心;
你想得到,不是因為對方必須反饋於你或是事情應該照自己所想的發展;
你想得到,是因為想收到更多開心能量的回流。

每天我會去期待,今天會有什麼好事發生呢?
看到老爸老媽活力十足有精神,好美滿..
看到我老弟幫我買早餐,好幸福..
跟朋友講電話時,與對方一起大笑,我好幸福有知己..

期待的心,開心的本源,那麼付出時..又怎會輕易想到..得到二個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