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,在FB看到一位朋友T的貼文,內容中簡述她有個身邊的朋友總是帶給她相同的困擾,於是我跟那位朋友T便開始網路聊了起來,朋友T說:「那個女生總是傳一堆的個人照,叫我幫忙選最漂亮的。」

我回應:「那你可以跟對方說–她的行為造成你的困擾啊!」

朋友T說:「可是我不敢說嘛!」

我回應:「不敢說,那你就一直持續“有耐性不抱怨”的幫對方挑,何必再事後把時間與情緒浪費在「為什麼這個人老是來煩」、「為什麼這個人都不會想想造成別人的困擾」這些問題上呢?有時候別人說的話、做的事,能對自己的情緒造成影響,是因為一開始你的立場就讓對方以為你允許、你接受、你同意。」

朋友T說:「但是,我之前曾經有很凶的告訴對方,可是她還是沒改變自己的行為呢!」

仔細聊了之後,發現『為什麼明白告訴對方後,事情仍然沒有轉變』的原因….

原來朋友T採用的方法是:用傳遞“LINE圖片的方式”,傳達對方自己的不願意;原來朋友T採用的說法用詞是:「只」說了不要、不行….

很多事在學習時,都是一門藝術,對不同的人,採用什麼方式方法與怎麼用詞,同樣也是一門該學習的人生課題。

LINE的便利、與各式圖片的美觀,讓我們在使用上方便,視覺上也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感受,但造成的麻煩卻是: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與真實的感受。

因此,當認真想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情緒,在使用LINE的圖片時,請先仔細想想…..這樣是否能達到實際的效果。

在逐漸成長、走向社會後…..

會有各種機會和不同的人相處、交談,在這當中,慢慢地開始學習遇到以及面對哪種人時,你該採取哪一種拒絕的方式、你該使用哪方面拒絕的用詞…..

在歴史故事,孔子曾經說道:因人施言,以智勸諫。其中的含意指的就是—針對不同的情況,選擇不同的方式

在對話中,朋友T在一開始時只說了不行,卻沒詳細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拒絕的理由。因此雖然朋友T覺得自己說了拒絕的話,但對方卻以為你在開玩笑。

一種米養百種人,每個人判斷、分析、評論人事物的觀點、想法都不同….

因此當那位朋友T說不行時,我們換個立場仔細想想….

對方接收到的訊息有沒有可能是:

「哦!他/她現在可能在忙吧!所以沒空」、「咦!他/她今天可能心情不好」、「呿!他/她今天發懶哦!」、「他/她今天在耍什麼梗?」等等……都有可能是自己對對方說的“不行”時,給予『當下』的判斷….而不是『之後』都不行

在這場聊天的過程中,可以得到一個結論:

許多看起來像小事的事情,當下如何處理的方式,都會影響之後自己的情緒。

只有不斷慢慢學習培養出「如何好好拒絕」的能力,讓自己在這堂—拒絕課程中,能持續進步。

如果,許多事都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與心態,從不試看看踏出「學習拒絕的第一步」,那困擾的總是自己哦。那你就只能繼續過著容易遇到讓自己情緒煩悶、鬱卒、抱怨、不滿、不開心、躁鬱的事,然後把自己的情緒放在裡頭不斷循環,產生更大的負面情緒吧!

每件發生於世界上的事、每件存在於世界上的物,都有它的價值,都是能夠讓你從中學習得。

有句話「不如意之事,十之八九」,每個人都會困惑、懷疑、抱怨、不滿、,但事實上,我們只要慢慢學習超越這些情緒,解決你認為的「不順」,我們的經驗就能更豐富,處理事情才會更成熟。

不要小看這些「小事」,這些小事是可以促成一個人自我的進步與成長。

有個最重要最關鍵的吸引力法則說法:

t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