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底下的影片,喜歡別忘了記得訂閱YouTube頻道並按下小鈴噹,才不會錯過我們任何一部影片分享。

底下是影片文字內容:

這一週因為在峇里島的停留時間已經快到期,我們飛回台灣,借住在桃園朋友家。

傍晚時,我在21樓朋友家的陽台,看著桃園夕陽灑進來的陽光,我靜靜地看著陽光和遠方的風景。

雖然,我不是很喜歡住在城市裡,我認為比起坐擁豪宅別墅,能夠時常在大自然的海邊、山旁靜心思考、創作、閱讀,不用花錢,卻感覺無限豐盛。

但,人生難免會路過不同的地方與體驗,這時候就是練習轉換能量的內在鍛鍊時機了。

在朋友家,好在有個陽台,在陽台上,我深呼吸看著陽光,看著許多不同的建築物,看著人來人往以及車潮,試著練習享受住在城市裡的悠哉心境,但心裡卻不期然地飄向這個城市裡各個角落的故事…

這麼多的高樓、公寓,都住著誰呢?

他們正在做著什麼工作呢?

他們喜歡他們做的事嗎?有為自己創造人生的意義嗎?

他們明確知道自己賺錢在追逐的是什麼嗎?

 

就在這些問題下,我的大腦飄來飄去瞬間也閃過了好多故事,包含自己的故事…

 

一位愛慕虛榮的男孩

在國中時,有一陣子我姐姐負責家裡的財務,而且很大方的每週都給我很多零用錢。

那時我是一位非常愛慕虛榮的男孩,時常看著流行雜誌,盤算著錢存夠了之後要買什麼風格的鞋子、衣服、配件…

班上一些同學們似乎被傳染了一種比較流行、品味、個性的行為習慣…

你知道,20幾年前的花蓮,不過就是一個後山的小鎮,賣流行商品、衣服配件的店也就那幾間。

每個月存夠錢的放學後,我會開始帶著我在學校上課時列的“型男待購清單”(上課都沒在好好上),沿著就那兩三條路的花蓮市中心,到固定那幾間店搜刮我想要的戰利品。

有時候,一間店還會逛無數遍。不管有沒有打折,心動就不手軟。

年輕時從來沒有問過,這樣買,這樣打扮是想要證明什麼

花這麼多時間選東西買東西、有時後悔、有時得意、是為了快樂嗎

也許因為年輕,單純被體內正在發育的荷爾蒙影響了情緒,好像單細胞生物般無意識地採取行動(去消費)…

但,當時的我,究竟期望能買到什麼呢?

時間拉回到年紀更小的我,應該是幼稚園或小學吧。

家裡時常收到1本小小的郵購冊子,我跟家姐都會搶著看郵購小冊,吵著要買什麼。

還曾經因為下了訂單,商品卻沒有來非常傷心難過…

(也許,從這麼早就已經被傳染了嗎?)

 

到了大學,我一個人從花蓮到台北的學校唸書,家裡的經濟已經負債好一陣子了,所以雖然有好多想買的東西、像是好的電吉他,但是經濟拮据,每餐只能省吃儉用,只吃五六十塊的便當。(或者不健康地一堆白飯填肚子)

那時為了賺錢,我邊上課邊做業務,過著我在很多次線上課程跟學員們分享的一天工作十二小時,一個月卻賺不到3.5萬的高壓生活。

當時拼命工作賺錢除了為了讓花蓮的父母過好生活外,也被許多物質慾望所驅動,主管教的設定目標都是 “制約式的目標”(詳情可點這看“夢想板的致命盲點”文章)

所有目標都是有點無厘頭地設定我要月入百萬、我要買台保時捷意氣風發、我要搭乘豪華遊輪渡假七天、我要在城市裡買個千億豪宅之類的…

 

所謂台北逐夢,只是在異鄉尋著別人給的夢!

 

後來在學習心靈成長、創業後,終於開始享受到一些賺錢的結果。從第一次能比過去輕鬆許多賺到月入十萬開始,即使不斷在學心靈成長與內在鍛鍊,但當我開始有比較好的收入時,仍然不小心陷入了小時候就被傳染的購物習慣

壓抑了將近10年的購物慾望,從高中累積到大學時期許多想買卻沒買到手的東西,都在那一陣子被我用鈔票交換得來。

新的吉他、鋼琴、想看的演唱會門票、想買的酷炫桌上型電腦、最好的手機、最新的電視、電動、藍光播放機、出國的機票、更年輕時想要卻沒買到的體驗…

瘋狂的程度猶如電影裡的喪屍一般,看見獵物便拼命飛奔過去,也不管會付出多少代價…

老問題是,當時的我究竟又期望買到什麼

 

我開始極簡主義生活的3個契機!

 

契機一、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

在以前生活、收入還不穩定時,我曾看過一本書叫“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”,在書裡面提到許多財富自由需俱備的觀念之外,有提到一個財富自由的觀念叫作“簡化生活”

書中提到作者指導的一位學員(吧!我也忘了),已經有創造被動收入的能力,但他將他的生活簡化,也許是住在郊區,也不買名車豪宅,過著簡單的鄉下生活,似乎是一條非常快速且容易實現財富自由的方法…

以往一直覺得要滿足許多需求的財富自由,彷彿無底洞一樣要持續地增加被動收入的數字,但看見這個案例,在我心中種下了一個 極簡主義生活的種子。(原來還有這招!)

契機二、一週工作4小時

在創業那一陣子,另一本影響我很深的書“一週工作4小時”中,有一些 反思價值觀、以及 運用2080法則做有效的事情等觀念也烙印在我的腦海中…

再加上後來學習國外的GTD生產力的觀念,也就是做少得多的技術,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上不斷實踐之後,我似乎早就已經在創造屬於自己的 極簡主義和生活

(註:有關做少得多的技術,我設計了一門12週的線上課程叫行動吸引力裡面有按步就班的練習)

契機三、持續地進修心靈成長與內在鍛鍊

這10多年來持續地覺察、靜心與做內在鍛鍊,無論是財富、生活以及對自我認知,我都不斷地發現許多制約並且去處理。

 

漸漸地覺察到 “制約式目標”對我的影響…

漸漸地覺察到自己生命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

也漸漸地發現,從小到大,我究竟是被什麼東西給傳染,以致於在出社會後,工作與財富狀況好像老鼠賽跑一樣,越努力卻越辛苦,有一種不斷地追逐卻什麼也得不到的感受…

在觀察週遭的朋友、親人,與整個社會之後,我更發現,這個“傳染病”已經無可救藥地征服了大半個地球與先進國家的人們…

我看見許許多多的人在財富自由這個目標中,因為這項傳染病,也陷入了幾乎沒有終點的老鼠賽跑一般。

這個傳染病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也都有提到過,它是一個無形中進入我們生活的制約,而這項制約被商人加廣告媒體們散播地淋漓盡致

人們因為它成為金錢的奴隸,有些人甚至一輩子辛苦賺錢,但即使賺到錢了,卻只得到了短暫的快樂,甚至因為它開始背負更多的債務,更辛苦更努力,甚至有很多人在這個惡性循環中渡過了寶貴的一生…

這個傳染病就是…

 

消費文化

讓你不知不覺成為失心瘋的消費喪屍!

 

我們的消費文化如同傳染病一樣,在全世界各地影響著所有人的生活。

消費文化這個傳染病帶給了我們一些問題像是:

 

一、我們將消費與幸福快樂劃上等號,卻沒有找到內在真正的快樂!

在“ 100樣東西”這部有關極簡主義的電影中有一個段落是這麼說的:

在他曾祖父母的年代,因為戰爭的資源缺乏,他們一生就只有不到20樣東西。

而在他祖父母的年代,一生擁有的東西大概五十樣。

在他父母的年代,他們一生擁有的東西大概一百多樣。

然而,到了他這個年代(現代),他所擁有的東西大概超過1萬樣。

(這部片我是在從峇里島回台灣的飛機上看的,所以上面的數字只是寫我印象中的數字,但大意不變)

我們擁有的東西變多了,幸福有變多嗎

 

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家裡物品的數量嗎?

我記得在我小學時的房間裡,只有一張床,一個床頭櫃,一個衣櫥,一張書桌和書櫃。

我的玩具大概就是一個抽屜和籃子就擺完。

我家是2層樓透天厝,全家的電視只有客廳和主臥房兩台。

那時東西不多,卻是人生當中最舒適的時光。

後來每次當我冥想一個讓我最舒適與放鬆的地點時,我都會在內在回到小學時期的房間,感受那種時間多到爆炸(除非趕暑假作業那天),無憂無慮在窗邊看著外邊草地下著毛毛雨的發呆時光

現在,我在花蓮的家是3樓的透天厝,我的房間有一張大大的雙人床、辦公桌、兩個大書櫃(後來清掉)、兩個小書櫃、一把吉他、吉他架、一台電視、兩台電動、一個書櫃、放3C的防潮箱、麥克風架、一堆3C、還有其他一堆…

我們全家不只客廳有電視、還有餐廳、主臥房、我的房間加我姐的房間共五台電視。

廚房兩台冰箱、一堆櫃子、院子裡除了我的衝浪板、鞋櫃、還有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、工具。

東西的數量似乎這些年倍增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。

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爸媽搬新電視新音響回家時,臉上的表情彷彿幸福就在這些東西之中的樣子…

許多人的家也面臨跟我類似的狀況,在這個時代我們擁有的東西爆增,但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感情與連結似乎卻不如過去般緊密…

二、我們對於“成功人生”的觀念被商業廣告、媒體洗腦太深,無意識地持續追求“制約式目標”!

在“ 擁有越少,越幸福:擺脫物質束縛,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極簡之道”書中說:

「廣告商成功地靠著把快樂和購物畫上等號這件事,玩弄了我們自私的占有欲。好像滿足虛榮心就是人生的目標,而且只能透過購物達成似的。我們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,只是一味地這麼認為。

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個觀點到底有多根深蒂固。街上整列都是商場和零售店。我們用國內生產總值、貿易赤字、消費者信心和通膨率來衡量我們國家的福祉。我們國家的每個角落都被商業化了,甚至是我們的國家公園。我們選領導者時,幾乎只在乎他能否使我們的經濟強盛。美國夢被金錢指標和空間大小所定義了。」

我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評斷一個人的幸福是從他的消費能力,評斷一個人是否上流社會是從他擁有的物品的品牌、獨特性、金額的高低

但深入去思考一下,這所有的概念如同我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,都是被創造出來的思想與需求。

 

流行產業、時尚美容產業的媒體廣告創造我們的 審美觀

房產、車商的廣告告訴我們什麼叫擁有 美滿家庭

選秀節目催眠我們要追求某種 成名的標準模範

消費文化喪屍的傳染病,讓人們瘋狂追逐同一種獵物(制約式目標),但人們內心深處似乎充滿身不由己的悲傷

我在很多文章中,不斷提到媒體、雜誌的“洗腦”能力如何制約了我們,我並不是要抹黑媒體,更不是要怪罪媒體,重點是吸收並買單資訊人們,在生活中能夠更有覺察地看待週遭發生的人事物

更有意識地選擇外在的資訊以及內在的思考。

當我們認為的快樂幸福、成功、美滿的家庭、美與醜、如何有自信、戀愛是什麼、婚姻如何經營,都被消費文化徹底主導之後,我們擁有的人生,真的還是自己的嗎?

再次強調別誤會了,我寫到這邊並不是要跟你說商業、廣告、媒體或消費文化是魔鬼般的存在。重點是在於:

 

你是否曾深入思考、並質疑過那些你以為會為你帶來快樂,但只帶來像流星般短暫快感的事物!(或想法觀念)

這幾年來,因為時常練習內在鍛鍊與覺察限制性信念,我漸漸地覺察到上面這些有關財富、成功、幸福的陷阱。

很自然而然地,我在生活之中漸漸培養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態度。

這,其實是一種內在層面的鍛鍊、是一種持續不斷自我了解的練習、是“分辨、選擇、與放下”的練習

同時, 也是一條我認為通往財富自由的輕鬆之路

在下篇文章第二部曲,我們會繼續談一下“我的極簡主義”。包含一些有關極簡主義的迷思或偏見

以及最後第三部曲,會再談如何設計、活出你的極簡主義,邁向財富自由的生活

 

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感興趣,在我發佈下一篇內容之前,我想邀請你到我們的社群,跟我分享你的故事:

1.為什麼你對這個主題感興趣?

2.有關極簡主義與財富自由,你會想問什麼問題?

我會將網友們的問題整理,之後兩部曲或其他文章中跟你分享。

點此分享你的故事

我期待這一系列能夠對你的人生、覺察非制約式目標與夢想有幫助。

畢竟,如果你看完了這篇文章,我想你一定和我在21樓陽台往下看時看見的許多忙碌的人們有些不同…

也許,你是那位懂得聰明暫停一下忙碌,以便更輕鬆換到內外自由生活的朋友

下次聊!

祝你 心想事成、夢想成真!

星洆

下一篇:用極簡主義輕鬆財富自由3部曲Part2-真正的快樂!